转载自:「容器魔方」
原文:https://url.hi-linux.com/AxBkY
深入了解支持服务间通信的 3 个原生 K8s 对象:ClusterIP Service、DNS 和 Kube-Proxy。


现在在 Kubernetes 集群中,我们拥有构成集群管理组件和一组工作机器(称为节点)的控制平面。这些节点托管 Pod,这些 Pod 将后端微服务作为容器化服务运行。

根据 Kubernetes 网络模型:
ClusterIP 服务 ~ 基于 Pod 的抽象
既然集群中的每个 pod 都有自己的 IP 地址,那么一个 pod 与另一个 pod 通信应该很容易吧?
不,因为 Pod 是易变的,每次创建 pod 时都会获得一个新的 IP 地址。所以客户端服务必须以某种方式切换到下一个可用的 pod。

Pod 直接相互交谈的问题是另一个目标 Pod 的短暂性(随时可能销毁),其次是发现新 Pod IP 地址。
因此 Kubernetes 可以在一组 Pod 之上创建一个层,该层可以为该组提供单个 IP 地址并可以提供基本的负载平衡。

通过持久 IP 地址上的 ClusterIP 服务公开的 Pod,客户端与服务对话,而不是直接与 Pod 对话。
这种抽象是由 Kubernetes 中一个名为ClusterIP service的服务对象提供的。它在多个节点上产生,从而在集群中创建单个服务。它可以接收任何端口上的请求并将其转发到 pod 上的任何端口。
因此,当应用服务 A 需要与服务 B 对话时,它会调用服务 B 对象的 ClusterIP 服务,而不是运行该服务的单个 pod。
ClusterIP 使用 Kubernetes 中标签和选择器的标准模式来不断扫描匹配选择标准的 pod。Pod 有标签,服务有选择器来查找标签。使用它,可以进行基本的流量拆分,其中新旧版本的微服务在同一个 clusterIP 服务后共存。
CoreDNS ~ 集群内的服务发现现在服务 B 已经获得了一个持久的 IP 地址,服务 A 仍然需要知道这个 IP 地址是什么,然后才能与服务 B 通信。
Kubernetes 支持使用 CoreDNS 进行名称解析。服务 A 应该知道它需要与之通信的 ClusterIP 的名称(和端口)。

Kube-proxy 打通 Service 和后端 Pod 之间(DNAT)
到目前为止,从本文来看,似乎是 ClusterIP 服务将请求调用转发到后端 Pod。但实际上,它是由 Kube-proxy 完成的。
Kube-proxy 在每个节点上运行,并监视 Service 及其选择的 Pod(实际上是 Endpoint 对象)。
如何协同工作?

总结
通过本文,我们看到了使服务到服务通信成为可能的原生 Kubernetes 对象,这些细节对应用程序层是隐藏的。
原文:
https://medium.com/codex/east-west-communication-in-kubernetes-how-do-services-communicate-within-a-cluster-310e9dc9dd53
良许花了一个半月的时间研发了一门 Linux 命令课程,欢迎购买学习!
课程特色:


强烈推荐一位腾讯大佬录制的 Shell 实战案例课程(已获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