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C PD spec 由五部分组成
翻译自《USB Power Delivery Specification v3.1》
1、PD Overview
2、物理层
3、协议层
4、设备策略层
5、场景讲解
2、物理层
- USB PD 物理层由一对通过单条信号线(CC) 进行通信的发送器和接收器组成
- 所有通信都是半双工的。
- 发送器
- 从协议层接收包数据
- 计算并附加 CRC
- 对包含 CRC 的分组数据(即有效载荷)进行编码(4b5b)
- 使用 BMC 在 CC 上跨信道传输数据包(前导码、SOP*、payload、CRC 和 EOP)
- 接收器
- 恢复时钟并从前导码锁定到数据包
- 检测 SOP*
- 解码包含 CRC 的接收数据
- 检测 EOP 并验证 CRC
- 如果 CRC 有效,则将分组数据传送到协议层
- 如果 CRC 无效,则过滤掉接收到的数据
- 有序集
- 由 4 个 K-code 组成
- 有效性:至少 3 个 k-code 正确




2.3、数据包格式
- 前导码
- 由 64bit 交替的 “0“ 和 “1” 组成,以 ”0” 开头,以 “1” 结尾
- 用于使接收器锁定到载波上
- 不应进行 4b5b 编码
- SOP*
- SOP* 无效,则丢弃整个传输数据
- 有效载荷 -从协议层传入
- CRC
- CRC 不正确,整个传输数据应该丢弃
- CRC 正确,数据包应该传递到协议层
- EOP
- 可用于提前终止传输数据包,如发送硬复位前




2.4、Hard Reset

2.5、Cable Reset

2.6、双相标记编码 (BMC) 信令方案
- 在每个位的起始存在一个变换
- 传输 1 时,位中间有一个变换,传输 0 时,则不变换
- 传输速率:270~330 Kbps
- 1Ul: 3.03~3.70us



- EOP 最后一位产生下降沿时,发送器应在 CC 上驱动


- EOP 最后一位产生上升沿时,发送器应在 CC 上驱动
- 帧间间隔:min 25us



- 发送器波形有效性
- 上升时间不得快于 tRise
- 下降时间不得快于 tFall




- CC 总线空闲定义
- 在 tTransitionWindow 内没检测到有传输,则认为总线空闲
2.7、冲突规避
- 监控传输通道,在 CC 总线空闲时发起新一轮传输
- CC 不空闲时则应丢包,并在 CC 空闲时通知协议层
- 在显性契约期间,由 Source Rp 来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