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程序员编程基地”,一起进步!
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开篇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一个人拥有净资产1000万,他在全国是什么排位?
A 前5000万名
B 前3000万名
C 前1000万名
D 前500万名
E 前100万名
分析文章一(金融小伙伴)
这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有钱人的数量也是越来越多,在国内某个知名的问答网站上,仿佛年入百万已经成了人均水平,年入50W也都是刚刚起步。
人在美国、刚下飞机、博士学位、年入百万,月薪一万,上街要饭,月薪百万,刚刚脱贫。如果你看到这些消息,请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你并没有拖后腿。

这些曾经的标签式语句现在也已经沦为段子,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吗?在中国年入百万到底有多少人?
01
能够年入百万有多少人?

从城市来看,北上广深是公认的高收入,可人均年收入也就是6W多,而想要年入百万的话,需要高于平均水平的16倍还多,就算是在遍地高薪的深圳,税前30万就已经超过了95%以上的人了。
学历吧,行业顶尖公司的高薪职位,起码也需要985本科,可国人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不超过百分之五,每年高考,能进入985的考生连百分之二都不到。
毕业难道就能拥有高薪了?也不是,清华的学生毕业当年的平均月薪也只有9065元而已,毕业五年平均月薪14918元,年收入不到18万。

年薪百万的人其实只有万分之五
根据数据显示,能够达到年薪百万的人,概率是万分之四到万分之五之间。
也就是说在中国一万个人里,不到五个人能做到,你想象一下,一万个人做一次综合考试,你有多大几率考进前五名?
按照这个概率算下来,中国每年只有50万左右的人能够做到年入百万。
可能有的人觉得这个数字太少了,说那些程序员工资都很高,对此我想告诉你阿里巴巴P9P10那些人的工资收入能够到达年薪百万的人是个位数,对他们来说,收入的大头不是工资,反而是那些股票分红等!

月入两三万,三四万的程序员才是主流,再不靠股票期权的情况下,月薪能够到5W以上的都是凤毛麟角,月薪10W都算超级程序员了,可能这些人倒是确实不止100万,但那是股票、分红、奖金、生活补贴等一起超过百万,而不是指的工资超过百万。
可能还有人说平均工资都不止这么多,假如马云的年收入是1000亿,而我的年收入只有10W,那么我能说我和马云的平均工资500亿5万吗?即使是和10万个零收入的人平均,还能保证这10万人年入百万呢。
平均工资并没有什么意义,这也就是为什么,20年华为的平均工资是70.6万元,但中位数只有13.83万元的原因。
一个高管能平衡几十个几百个前台,保洁,客服的工资。其实就是那10%的人拿走了90%的收入而已。
中国家庭资产超过600万元的只有500万户!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1年3月末,广义货币的余额为227.65万亿元,增长了9.4%,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平均低了0.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余额61.61万亿元,同比增长了7.1%,增速比上月末低了0.3百分点;

整个一季度投放现金227.65万亿元。
在不发行新货币的基础上,财富的总值是不会产生变化的,财富只会转移,而不会凭空消失!
打工人拿的工资只是财富转移的过程而已,只要有收入,那么必然代表有人是亏损的。
就像你工资是5000元,那么你的老板就相当于亏了5000元。当然你可能为你的老板创造了10000元的价值,那么必然你的老板就赚了其他人10000元。同样的那个其他人也就相当于亏了10000元。无论你赚了多少钱,必定有人亏。财富的总量是不会变的。
227.65万亿÷14亿人≈16.3万元!这也就意味着你只要有16.3万元的资产,你就超过了全中国一半的人,银行里、股市里存的钱再多也不可能超过国家发行的货币总量,包括买房子最初都是用人民币和银行贷款购买的,总额就是国家发行的货币量。
有钱人是很多,但其实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多。因为你的关注点都在那些人身上。
就和大家常说的满大街都是BBA,可实际上BBA在中国的总销量只占了汽车的3%。只是大家把目光都放在了高端车上,感觉到处都是。
就和大家不会关注比自己收入低的人,导致感觉身边到处都是年薪百万的一样。
那么有钱人不多,我们为什么还是感觉自己的工资低呢?我们的真实收入到底是多少?
02
国人的真实工资收入

随着国内网络世界的发达,我们经常可以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看到大家在晒自己的月收入,月入过万的也是不计其数,就连工资几十万的也不在少数。
在这样各种各样的短视频中,我们明显感受到,为什么大家人人都很有钱,都是富豪的感觉,唯独自己的月薪只有四五千?
遇到这种情况,相信大多数人都会产生一种无力感,可能觉得自己很失败。那么,实际情况真的像大家看到的那样吗?
月收入超5000算多吗?
其实在18年之前,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是3500元,而18年之后,提到了5000元。

而根据了解,提高门槛之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数直接降到了6500多万人。
换句话说就是我国有14亿人,而交税的只有6500多万人,在靠工资收入的人中,月薪超过5000元的只有6500万人,也就是说如果你现在的工资收入超过了5000元,那么你就超过了全国95.5%的同胞。
6亿人每月收入1000元,国人平均年收入3万元
在去年全国两会上,李总理指出,我们人均年收入在3W元,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在1000元。
消息一出,简直轰动全国,数据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根据他们调查显示,2020那年中国家庭:3000元以下占比84%;5000元收入以下占比95%;5000-10000元占比4.52%;10000-20000元占0.56%;20000元以上占比0.05%,是不是很意外?
月收入2295元就能超过一半的国人收入了。
而根据国家统计局信息,20年全国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32189元,平均每月2682元。其中城镇居民的收入在43834元,农村居民均收入在17131元,中位数在27450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税后拿到的各种收入加到一起,不仅包括了工资在内,还算上了补助、补偿、捐助甚至实物福利。月薪只要2295元就能超过一半的国人收入。
再跟大家说个让人震惊的消息。
全国三分之二省份的人均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能超过全国平均收入的只有北京上海浙江等几个省份。全国有15个省份的人均年收入低于中位数。可见我国地区的收入差别是很大的。而我们眼中的大城市其实至少有一半人月薪不超过6000。

从全国一线城市乃至新一线城市的收入中位数看,北上广深有一半人的月收入不足七千。新一线城市很多人还不到6000。也就是说,即使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中,虽然有很多的高收入人群,月入过万甚至数十万。但仍然有至少一半的人群收入微薄,比如工人,服务员,收银员等基层人群,月收入不到五千甚至四千。
月薪过万的假象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给大家造成了这种月薪过万已成为常态的假象呢?
首先要提的就是消费,虽说现在的人均收入一直在增长,可物价的涨幅同样也高了许多,越来越多的人成了月光族,甚至负债。
截止到2020年,我们的负债人数已经达到7.8亿人,逾期率高达42%。也就是说,我国目前至少有三亿人负债逾期,同时,人均负债金额已经到13W了。
消费越来越高,负债越来越高,那可不造成了收入高的假象了。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人群虚报自己的收入,同样造成了假象。比如在各种短视频平台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豪车,豪表,炫富视频,好像实现财富自由轻而易举,一夜暴富不费吹灰之力。不得不说,这种视频对大家的判断也造成了影响。

另一方面,我们招聘网站上提供的数据,往往都是税前收入。而对正常缴税,缴纳五险一金的企业来说,即使员工税前收入为1W元,可实际拿到手的工资也就是七八千左右。而且这其中还有一部分薪酬待遇包含了提成和全勤奖等。实际上想要拿到其实并不容易。
不要相信遍地月薪上万、年薪百万的谎言。想要获得高薪,最高去大城市、进入高薪行业,担任技术核心或者是高层管理者,这是我们提高收入最有效的方法。
难道这就说明年薪百万就达不到了吗?其实不是,对有些行业来说,想要达到年薪百万其实也是可以的。
03
哪些行业能够达到年薪百万?

其实对于那些年薪上百万的人来说,在不同的领域中,差别是很大的,在某些领域达到年薪百万是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的。他们都属于高精尖的技术人才。例如:
互联网公司的高管
大家听说的很多互联网公司年薪百万的人,基本上可以说是人中龙凤了。基本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很早就进入头部互联网公司,并一直坚持下来的人,说实话这种需要一定的运气,以及长远的眼光和坚持。

而这部分人很大概率都是工资+期权的形式,小米为了上市用了7年,美团用了8年,字节跳动到现在还没有上市。
有多少人能在一家公司待到6年以上?还不说公司上市后需要几年才能完成套现。
再说第二种,这些人大部分是中小互联网公司的高管,或者头部互联网公司中层以上的管理。
不得不说,至今为止,大多数公司的薪资和岗位都是相对的,没有达到一定的职级是很难年薪百万的。
能做到互联网公司高管的,也是非常少的一群人了,不但需要有很强的业务能力,运气也是非常重要的,跟对公司跟对人才能让你离梦想更近一步。
金融行业的核心岗位
金融行业是跟钱打交道的行业,是整个资金高度密集的一个行业。所以,这个行业的流水特别大,只要是稍微赚到一些,那就是相当大的财富了。
其实,金融行业大部分岗位薪资都很高。银行、基金、股票等等实在太多。

其中工资待遇比较高的包括券商投行、资管、研究所、自营等核心部门和岗位。
而银行至少分行级别以上的利润中心部门(投行、资管、金融市场等),信托公司的业务和销售岗、保险投资资管等投资条线的岗位、私募基金核心岗位、金融租赁等等。
如果能够做到以上这些岗位的话,年薪达到百万也不是不可能。当然,基本都需要工作一定年限,在行情还可以的情况下才能够达到。
金融行业绝对是一个高薪行业,但是这并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进去就可以高薪的。
还是需要你达到公司的“核心岗位”!
前台类岗位,核心就是要靠完成业绩。
中台类岗位,因为技术要求较高,工资低一些,奖金也会有保障。
后台类岗位,想要实现很高的收入就比较难了,基本都要到后台负责人这个级别才称得上高收入。
整体来说,金融行业是非常赚钱的,具体还是要看自己走的哪条路,资源有多少,在互联网时代,你的资源有多少,决定了以后有多大的发展空间。
大家想在职场年入百万的话,可以按照以上的几种方式努力努力,选择一个行业沉淀下来,打造自己的硬实力,等待属于自己的机会。同时中国经济也在不断发展,会不断产生很多新的行业和岗位,走入年薪百万的人群也会越来越多的,选对方向才是最重要的。
分析文章二(楼市团长)
很多人对获得财富的难度是没有认知的,你问北上广深的妹子们,在市区有房有车的男人有多少?她们会告诉你至少是一大半。你问00后大学生,10年后年收入能有多少?有七成的人告诉你会年入百万。
10年后年收入百万?立刻网上就有前辈写文章,教他们做人。
不计通胀因素,年收入100万有多难?
按2021年个人所得税数据,年收入100万的人在四大一线城市中,分别有多少人?
北京10万,上海10万,深圳8万,广州7万,
四个一线城市总数超不过50万。
注:该图是税后收入。如果是税前收入100万,交完税后,到手的只有60万左右
而你要知道,中国产业分布是很不均匀,高薪岗位,大部分在一线城市,次一等的金融证券,则止步省会城市,到了地级市,就只剩下几个特色产业,到了县里,就只有公医教,电力水务等吃体制饭的岗位。
全国年收入100万的人群,总人数不超过80万人(不交税或灰色收入人群除外)。我们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
上班打工真的很难赚大钱,劳务性收益是红海竞争,必须依靠资产性收益才能快速积累财富。
中国的财富阶层
中国真正的富人阶层是家庭净资产在1个亿以上,全中国有14万人左右,约占全国人口0.01%,中产阶层是净资产100万以上,约1亿人左右,月收入1万以下的都是穷人,全社会占比在90%以上。(注:净资产=总资产-负债)
目前并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保守估计,我国真正年入百万的人群所占比例很少,可能不到500万人,但最少在100万人以上。为什么是500万,下面会有分析
年收入100万元中国有多少人?
中国年薪100万以上的人非常的少,估计最多也只有200万左右。根据北师大CHIPS数据库的数据显示,我国月收入在万元以上的人,只有854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61%。年薪100万以上的人所占比例更少。
2018年之前,我国个税征收标准为3500元以上,纳税总人口为1.87亿人。2018年8月,我国个税征收标准调整为5000元以上。纳税总人口下降到了6400多万人。从侧面反映了纳税人的收入情况,1亿多纳税人的收入,都处于3500元到5000元之间。北上广深是我国的4大一线城市,在这几个城市,网络上似乎到处都是亿万富翁,年入百万似乎很轻松。其实,即便是在这几个城市,年入10万都是一个很大的关口。因为几个城市的平均工资,都卡在8000元上下的水平。既然是平均工资,就意味着有相当一部分人,低于这个标准。
根据我国两大调查机构的联合测算,在我国14亿多人口中,年入100万元以上的人(包括那些亿万富翁),总计只占了0.05%,换句话说,总计只有70多万人。不过,对于这个数字,我们还是保有怀疑态度的。70万人分别在全国各地的大小城市,每个城市根本没有多少,这个数据过于保守,或者说明显偏低。我们认为,年入100万的人群,最少在100万人以上,但估计不会超过500万人。
14万精英
1亿中产
13亿普通人
这个就是中国的国情
按照世界银行的估算,中国的总财富是64万亿美元,平均下来人均财富4.6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0万,也就是说中国人的平均净资产30万左右。
你在大城市里有一套全款价值百万的房产,就可以碾压剩下的13亿人。中国14亿人,其中有6亿人每个月收入也就1000元,这是总理的原话。中国的基本国情,就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回答开头那个问题:一个人如果拥有净资产1000万,他在全国是什么排位?
A 前5000万名
B 前3000万名
C 前1000万名
D 前100万名
答案是前100万名。
很多人说,不对啊,北上广深,随随便便一套房就1000万了,不应该这么少。别忘了,净资产=总资产-负债,1000万的房子,如果是三成首付,贷款700万,那这类人群的净资产只是300万。所以一个人如果净资产1000万,按三成首付,他得有市值3000万的房产。
胡润富豪榜的数据显示,中国家庭净资产在1000万以上的家庭有202万户,若以个人为单位统计,则至少要对半,所以全国拥有净资产1000万的人数大约是100万左右,也就是全中国1400个人之中,有一个人净资产1000万。
会选拼团认为估计:如果加上个体户和部分避税及灰色收入群体,我们再各加上200万,至此可以确定是在国内年收入超过100万的人不会超过100万+200万+200万=500万。
会选拼团估计而全国拥有净资产超过1000万的人的个人(包括灰色收入)也同样不会超过500万。
决定命运的三大因素
1、出身
首先十八线小镇意味着家庭没有助力,家庭打零分可能还不是最糟糕的,更糟糕的是,家庭直接打负分。有些父母自私自利不愿意承担责任带孙子,夫妻两人必须分出一个太太当全职妈妈。全家几口人,就靠一个男人养着。
还有更过分的父母把游手好闲的弟弟也搭进来,搭上这样的家庭你向上升阶的阻力实在太大。
2、婚姻
这个筹码,一般情况下是女性可以发挥的优势,以后我会写一篇《如何嫁给有钱人》,今天不展开分析。
3、运气
我这些年买房投资赚了多少钱没有仔细统计过,因为反复倒腾,自己也算不过来了。每次朋友聚会,大家一番寒暄,自然会很势利地问到在哪个行业发展,轮到我介绍的时候,我心里都会有些忐忑。因为我知道,这些人听了,大概会不以为然:不就是炒房吗?运气好,赶上好时机罢了。
其实他们不知道,运气好也是一种实力。
我其实想跟他们说:我跟在座的各位同龄,为什么只有我知道早早买房呢?当时你们去哪了?
买房赚钱一次是运气,连续赚钱,那不是运气,是实力。
男怕入错行,你进哪一个行业,哪一个公司,跟哪一个领导,很大一块是靠运气。人们经常去算命,算命算命其实算的不是命,算的是运。你的命早在出生那一刻就决定了,什么样的家庭,什么样的智商。
但运气这回事,本质上是个正态分布。运气极差的很少,运气极好的也很少。不加不减,期望为零是常态。所以这个社会,大富大贵和赤贫的人是少数的,大部分都是普通人。
影响财富积累的几个因素
1、认知
2、技能
3、时机
无论做什么,首先得形成正确的认知,你才会有目的地形成自己的技能,有了技能之后,剩下的就是捕捉机会了。
你要走上买房投资这条路,首先得建立宏观经济,通货膨胀,城市化等等的基本认知,才会有信念去执行,有了信念就是形成各种技能,例如如何贷款,办卡,筹集资金,还有分析地段优势,砍价的能力等等,当你认知和技能都具备了,剩下的事就是买入,等待时机大涨。
而影响认知不断更新的又有几个因素:
1、有限的经验
2、错误的信息输入
3、立场的冲突
4、敏感的自尊
当你跟一个没房的人说房价要涨了,他大抵会暴跳起来,因为他还没买好,内心是盼着房价下跌的。
当你跟农村的长辈讨论房价以后还会继续涨,他们多半会对你冷嘲热讽,说你为了买房背上债务不值得,还是农村自由。
当你跟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说房价不是炒上去的,他们多半无法接受,因为十几年的毒教育对他们影响太深:一定是有坏人炒房才令到房价这么高的,不然我一个寒窗苦读,大学毕业的天之骄子为什么买不起房呢?
事实房价持续上涨是土地财政,城市化,通货膨胀,经济发展之下的必然现象,这个道理要在他们被打脸几次之后才会真正认识到,但为时已晚,房价又涨了一轮,青春是要付出代价才能成长的,没有之前踏空的痛彻心扉,何来下一次的果断抄底?
变富,是对自己过去的背叛。
如果你开始跟周围人有了观念的冲突,说明你的思维在逐渐升级,逐渐进阶富有,这意味着你对贫穷环境的背叛。绝大部分家长和长辈,都是穷人思维,但是我们从小到大,一直活在他们的标准里,所以你要变富,实际就是要挣脱这些原生家庭的束缚。
认知-技能-时机
积累财富的三步曲,但是大部分人都倒在了第一步。
改变认知非常难,想必初次看我文章的人,一定觉得这些东西是“异端邪说”,甚至不少朋友会觉得我“冲击了他的价值观”,是一种故意“冒犯”。
改变你观念的人就是贵人
说真的,没有人像我这样真诚了,冒着被喷子围攻的风险,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相反,网上很多文章都是哄你的,赚不到钱就是资本无情,老板黑心;买不起房,就是炒房客太多…
总之这些人从来没有想过,问题恰好就在于他们自身。他们嫌房价贵,怎么不问下自己收入为什么那么低?
你不烧香,寺庙也不缺拜神的人;
你嫌房价贵,大把人买得起。
人一辈子最悲哀的事情,并不是一时穷困潦倒,而是到了三四十岁的年龄,依然对社会没有正确的认知,对自己的现状始终不满意,但又无力突围,以后整个人生都处于这种郁郁的情绪之中,一事无成。
读书考试,仅是保你有一个基本的谋生保障,最终发达与否是与观念有关的,而观念不是实证科学,不像物理、数学那样“可教授”,因此,你在学校是学不到怎么赚钱发达的。所以,一个人的起点由读书考试决定,而他的财富终点则由他进入社会的观念变化决定。越快更新自己的观念,就越快获得财富。
导致财富逃逸的几个因素
我曾在朋友圈发的「人生负面清单」,罗列了一生中的主要风险,一旦发生就会出现财富逃逸,碰一个say sorry,两个oh my god,三个game over,包括:
高息理财
犹豫买房
存款创业
醉心炒股
大病一场
突遇意外
遇人不淑
离婚争产
子女败家
老人瞎作
借钱给人
碰高利贷
香港是世界最富裕的地区之一,为什么这么富裕的地方依然有穷人?是不是社会不公平?
除了港府每年拨付的综援,还有李嘉诚,李兆基等十几位富豪的慈善基金,香港的穷人几万块的生活费还是发得起的,穷人即使不上班,也不至于流浪街头。为什么还是有穷人流离失所呢?
因为这些人虽然领了钱,却不懂得好好工作,量入为出 ,精打细算,绝对不能喝酒,不能赌博,不能吸毒,不能参与黑社会,不能炫耀性高消费,不能借高利贷…
有时穷人缺的不是工作机会,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想工作。有时穷人缺的不是钱,而是掌控金钱的头脑。
所以,政府提供再多综援,救济所,保良局,还是有人流浪街头…
我们不得不接受一个残酷的事实:
强者得到的都是他们应得的
弱者承受的都是他们活该的
有些人在加班工作,不断创造价值的时候,总有另一部分人拼命刷抖音,游手好闲,醉生梦死。
你问我为什么有贫富差距?
这是小孩都能回答的问题:为什么同一个班级,考试的时候有人满分,有人连及格都做不到?
关于2022年搞钱的3个建议
1、不要轻易辞职跳槽
现在是动荡时期,你嫌老板给的工资不够多,其实老板心里一直觉得你做得太少,想炒你很久了。你一旦辞职,很可能长时间找不到工作,因为很多企业都在裁员。
工作不能发达,但能够维持现金流,可以顶住债务,同时还有五险一金不断缴,这是基本盘,不要轻易丢弃。
2、固本培元,稳固了基本盘之后,接下来应该开发资产性收益的赛道。
买对一套房,胜过十年忙。2022年,是资产大年,国家已经明牌了,接下来会有多轮降准降息。
人生赚钱的机会不多,抓住一次就够了。
3、坚持锻炼身体,不断学习。
对,这是一个俗套的建议,但却非常有效。身体健康是一切的前提,乔布斯很有钱,但是他已经不在了。
拿命换钱容易,拿钱换命千难万难,切勿不要过度劳累,该休息休息,对自己好些。至于不断学习,也是题中之义。人并非生来睿智聪明,后天必须不断学习,更新观念赶上时代,才不至于被淘汰。
好了,行文至此,即将收笔。还是照例地祝福一下大家,虎年大吉,赚钱多多!

程序员编程基地
为大家提供与Python相关的编程学习基地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添加关注
觉得不错,点个“在看”然后转发出去